环境检测
0.00元/件
深圳洁净室检测 洁净车间洁净度测试 万级/十万级/百万级检测报告
更新时间:2025-11-06 免费会员
谢敏
  • 描述相符

    4.9
  • 服务态度

    4.9
  • 发货速度

    4.9
  • 关注人数

    2
  • 产品详情
  • 规格参数
  • 联系方式

1. 检测目的

洁净室检测的核心目的是验证并持续确认洁净室环境受控状态符合设计和法规要求,以确保:

  • 产品质量: 防止产品受到微生物和微粒污染。

  • 工艺稳定性: 为精密制造或无菌操作提供一致、可靠的环境。

  • 合规性: 满足国家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ISO标准、行业法规等要求。

  • 风险控制: 识别环境控制中的潜在风险,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2. 主要参考标准

检测活动应依据以下一个或多个公认的国际或国家标准:

  • ISO 14644 系列(洁净室及相关受控环境):

    • ISO 14644-1: 空气悬浮粒子洁净度等级划分。

    • ISO 14644-2: 为确认与ISO 14644-1持续的符合性所需的检测与监测技术条件。

    • ISO 14644-3: 检测方法。

  •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特别是针对无菌药品生产的附录,对微生物监测有严格要求。

  • 中国国家标准(GB/T): 例如 GB/T 25915、GB 50591、GB 50333 等,通常与ISO标准等效或类似。

3.

检测项目与方法

以下是最关键的检测项目及其详细方法:

3.1. 空气悬浮粒子浓度检测

  • 目的: 评估洁净室内空气中悬浮微粒的浓度,确定其符合的ISO洁净度等级(如 ISO 5级, 7级, 8级)。

  • 方法:

    1. 使用仪器: 离散粒子计数器。

    2. 采样点布置: 根据ISO 14644-1标准,按洁净室面积平方根计算最少采样点数量。采样点应均匀分布在洁净室整个区域,并避开气流涡流区。

    3. 采样量: 每个采样点需采集足够的空气量,以确保统计显著性。

    4. 粒径通道: 通常至少监测两个粒径(如 ≥0.5μm 和 ≥5.0μm)。

  • 合格标准: 每个采样点的粒子浓度平均值不得超过相应ISO等级规定的限值。

3.2. 风速和风量检测

  • 目的: 确认送风系统能提供足够的风速以维持单向流(层流),或足够的风量以维持非单向流(乱流)的换气次数。

  • 方法:

    • 单向流洁净室: 在高效送风口下方均匀布点测量截面风速。

    • 非单向流洁净室: 测量每个高效送风口的出口风速,并计算总送风量和房间换气次数。

    1. 使用仪器: 热敏式风速仪。

    2. 测量位置:

  • 合格标准:

    • 单向流: 平均风速通常要求在0.36-0.54 m/s(或依据设计规格),且各点风速均匀。

    • 非单向流: 换气次数通常要求≥20次/小时(ISO 8级),更高级别要求更高(如40-60次/小时)。

3.3. 压差检测

  • 目的: 确保洁净室与相邻区域保持正确的静压差,防止低洁净度区域的空气倒灌。

  • 方法:

    1. 使用仪器: 微压差计。

    2. 测量方式: 测量洁净室与相邻走廊或低级别区域之间的压差。

  • 合格标准: 不同洁净级别之间的压差通常应 ≥10-15 Pa。关键区域(如无菌核心区)对相邻区域的压差可能要求更高。

3.4. 温湿度检测

  • 目的: 为产品工艺和操作人员提供舒适稳定的环境,同时控制微生物滋生。

  • 方法:

    1. 使用仪器: 高精度温湿度传感器。

    2. 测量位置: 在房间内有代表性的多个点位进行测量。

  • 合格标准: 根据工艺和产品要求设定,例如:温度 20-24°C ±2°C,湿度 45%-65% ±5% RH。

3.5. 高效过滤器检漏测试(PAO/DOP测试)

  • 目的: 确认高效过滤器及其与安装框架连接处无泄漏,保证过滤效率。

  • 方法:

    1. 使用仪器: 气溶胶发生器(产生PAO/DOP/DEHS等油性气溶胶),粒子计数器。

    2. 上游发烟: 在送风管道内注入气溶胶。

    3. 下游扫描: 用粒子计数器的采样头在高效过滤器出风面下游约2-3cm处,以规定速度(如≤5cm/s)扫描过滤器整体、边框及密封处。

  • 合格标准: 下游泄漏处的读数不得超过上游气溶胶浓度的0.01%(即过滤效率≥99.99%)。

3.6. 气流流型可视化测试

  • 目的: 观察洁净室内气流的流动模式,识别涡流、死角和气流短路等现象。

  • 方法: 使用烟雾发生器产生可见烟雾,并用摄像机记录烟雾在关键区域(如操作台、设备周围、物料传递口)的流动路径。

  • 合格标准: 气流应能有效将污染物从关键工艺区域带走,无明显的死区和气流短路。

3.7. 自净时间测试

  • 目的: 评估洁净室在受到污染后,恢复到规定洁净度水平所需的时间。

  • 方法: 在洁净室内人为释放气溶胶(模拟污染),然后使用粒子计数器监测粒子浓度衰减至合格水平所需的时间。

  • 合格标准: 自净时间应越短越好,通常要求不超过15-20分钟。

3.8. 微生物监测

  • 目的: 评估洁净室内活性微生物(浮游菌、沉降菌、表面微生物)的污染水平。

  • 方法:

    1. 浮游菌: 使用浮游菌采样器,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撞击到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后计数。

    2. 沉降菌: 将装有培养基的平皿在指定位置暴露规定时间(如30分钟),经培养后计数。

    3. 表面微生物: 使用接触碟或棉签对设备、墙面、地面及人员手套表面进行取样,经培养后计数。

  • 合格标准: 依据GMP或相关行业标准,对不同洁净级别有明确的微生物行动限和警戒限。

4. 检测流程

  1. 准备阶段:

    • 制定详细的检测方案,明确检测项目、标准、方法和接受标准。

    • 校准所有检测仪器,确保其在校准有效期内。

    • 洁净室需在“空态”或“静态”或“动态”下进行检测,并明确检测状态。

    • 洁净室需提前进行充分的清洁和消毒,并至少运行空调净化系统30分钟以上。

  2. 执行阶段:

    • 检测人员应穿着规范的洁净服,并遵守洁净室行为规范。

    • 严格按照方案布置采样点,操作仪器。

    • 实时记录原始数据,如有异常应立即标记。

  3. 数据分析与报告阶段:

    • 将所有原始数据汇总,进行计算和分析。

    • 将结果与合格标准进行比对,做出符合性判断。

    • 出具正式的检测报告,内容包括:检测目的、标准、方法、结果、结论、偏差说明(如有)及建议措施。

    • 报告需由检测人员和审核人员签字确认。

5. 检测周期

  • 首次验证/再验证: 新建或重大改造后进行全面检测。

  • 定期监测:

    • 粒子、压差、温湿度: 连续或每日/每周监测。

    • 风速/风量、微生物: 每周/每月监测。

    • 高效过滤器检漏、自净时间: 每6个月或每年一次。


总结:
洁净室检测是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的科学过程。它不仅是合规的“通行证”,更是保障核心生产和研发活动成功的基础。通过严谨的检测和持续的监测,可以建立一个可靠、可信的受控环境。

交谈

店铺

0 评

询价
电话